在手機普及的時代,時間被整齊劃一不差分毫地對每個人體現,計時器變得不再稀有,手表的存在也被賦予了更多意義。
擁有一塊手表,在分秒的刻度之間屏氣凝神,眼手配合精確調對出自己的時間,這是互聯網自動對時無法賦予的儀式感,也是我們為對抗智能手機的監視做的最不足道的抗爭。
當時空切換,在智能科技未能抵達的曠野上,Luminox偵察員手表,依然是唯一能夠依靠并信賴的伙伴。
這并不是一個毫無根據的假設,拋開智能設備本身續航上的不穩定性,即使在即將迎來5G時代的今天,全球的互聯網覆蓋率仍不到50%,在那些數據與代碼抵達不到的世界里,機械的智慧無法取代。
這就是Luminox偵查員系列手表的設計初衷。
在8821.KM與它的后繼者8831.KM兩款腕表超大規格的表盤上,數字與多層次的表盤數字指針錯落交織,呈現出一幅華麗的樂章:分針和時針采用醒目的白色加粗針,既保證了特殊情況下的可讀性,又與表盤數字顏色和諧呼應。
秒針被設計為丘比特的愛神之箭造型,指針細長延伸到表盤之外,直接指向步行速度測速盤,這是一個走心的設計,只有當你在野外真正使用測速功能時才能體會。
步行速度測試盤的刻度數據為:每小時的步行平均速度
使用指南:1、知道自己步行50m/164英尺需要多少步。
2、當秒針指向12刻度值時,開始計算你走了多少步
3、當你最后一步走完50m/164英尺的距離時,查看秒針在步行速度刻度盤上的讀數,該數字即為你的步行平均時速。
三點的位置被日歷窗取代,雖然位置稍顯隱蔽,但考慮到表盤元素之多,信息量之大,如此的安排,想必也是一個反復權衡后的妥協。
Luminox 25年持續發光技術
¥51KQYRQMVSI¥
8821. KM的太陽羅盤被設計在步行速度測速盤的外圈,當你真的置身于未知甚至險境時,身上的每一項設備都應指向生存,這個可旋轉的太陽羅盤便是可能救你于危難之間的那顆稻草。
太陽羅盤功能:
在北半球時:表的時針指向太陽,時針和12點刻度值之間的最短距離的1/2處指向的就是南方;
在南半球時:刻度盤上12點的刻度值指向太陽,12點刻度值和時針之間的最短距離的1/2處指向的就是北方。
而升級后8831.KM的自救模式則來得更為簡單直觀——表帶上裝有可拆卸的指南羅盤。
原本太陽羅盤位置讓位給了第二時區盤,24個數字時標與每15分鐘一個的條形刻度在46mm的超大盤面上也稍顯擁擠,好在第二時區盤采用了金屬銀色做底色,在視覺上自帶膨脹效果,從而削弱了這種擁擠,又為表盤締造出錯落的層次感。
第二時區盤的使用:
1、將第二時區盤24時標與內表盤12時標對準。
2、拔出表冠至第二檔,設置當地時間。
3、推回表冠至第一檔,調整紅色第二時區指針,第二時區盤的時標為第二時區的小時度數。
如圖,當地時間為10:09,第二時區為8:09
在功能設計上,8831.KM堪稱絕對名副其實的偵察員,參與設計的安德烈.米歇力深諳野外偵察工作之不易,將表帶設計為地圖比例尺,沒有人可以確保出行萬無一失,但我希望可以為你考慮得盡善盡美。
偵察員系列的巔峰之作出現在2015年,這一年,Luminox 8841.KM在瑞士問世,這是一款被定位為指揮官的腕表,它不再只是一個偵察任務中的工具,而是這次任務的leader。
經典的指針設計與野外必要的步行速度測速盤被完整延續,內表盤由于三個小表盤的加入被完全顛覆。日歷窗被移到時標4的位置,這種反常規的設置雖然調皮,卻并不會為日常使用帶來不便。
內表盤上小秒鐘顯示盤、12小時/30分鐘計時盤與鬧鐘以恰當的尺寸呈倒品字分布,侵占了原本屬于時標6與9的位置,也正是這兩個時標的讓位,讓如此密集的組合顯得并不冗雜,盤面的所有的功能性元素都一覽無余。
相對于偵察兵,指揮官需要更宏觀的視野和更大范圍的訊息,第二時區功能已經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,于是世界時表盤乘機上位。
在銀色的世界時表盤上,24個時區的代表性城市被悉數標出,與內圈的24個時標一一相對,比較讓人失望的是,8841.KM東八區的代表城市依然老套地采用HONGKONG,北京強勢崛起的時代,Luminox的做派有點old school了。
一度出走的太陽羅盤在8841.KM的最外圈回歸,超大的NEWS四個字母加粗清晰,為這款精密儀器增添幾分粗獷氣質,外齒輪的大凹槽設計不但強化了這種氣質,更是為了使太陽羅盤在使用時易于把控。
為了確保每一項功能充分發揮,每一個數據都清晰可讀,8841.KM的表盤膨脹至48mm,重量卻只有72g(8821.KM重70g、8831.KM重72g),Luminox在材質上的升級用心可見一斑。
在機芯配置上,三款腕表均采用瑞士Ronda石英機芯,與多部件的機械手表相比,石英機芯不但在計時準確度上有絕對的優勢,更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很好地抵御外界的強力沖擊,對于一款野外生存者手表,任何打擊與意外都可能是致命的傷害,Luminox犧牲機械機芯的選擇,無可指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