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中心
Because of professional lead Because the focus so progress
Sinn:打造“隱形冠軍”
發布者: 瀏覽(2463) 發布時間:2019/9/10
人類真正將表戴在手上的歷史不過一個世紀,在歷史中最跌宕的百年之間,制表業如人類社會的縮影,見證著時代的大起大落,并不斷挑戰機械工藝的極限。
1960年代,經歷了戰前對終極古典審美、復雜工藝的狂熱追捧后,戰后的制表業在休養生息的大環境下變得克制而收斂,精英專屬的光環褪去,大部分的機械表試圖在“下沉市場”尋找新的生機。
后來的故事被大部分人熟知,“降維”并不是一個明智救贖的策略,70年代日本精工石破驚天地推出石英手表,在準確性與價格上給予機械表前所未有的雙重打擊,“石英危機”下,瑞士為代表的傳統制表業哀號遍野。
在大行業的彌留之際中,法蘭克福的年輕的制表企業Sinn卻逆勢突圍,在石英的層層圍剿中,劈開一條“特種手表”蹊徑,并在之后的半個世紀里,任經濟周期更迭、風水輪轉,平穩度過多次行業危機,并成為“特種手表”細分領域全球公認的“隱形冠軍”。
隱形冠軍: “隱形冠軍”這一概念由德國管理學教授赫爾曼·西蒙在1986年提出。意指在細分領域全球領先的中小型企業, 但鮮做推廣,社會知名度較低。一般而言,隱形冠軍企業必須在行業中排名全球前三,或是所在國家的市場領導者(market leader)。
1961年,二戰德軍飛行員Helmut Sinn憑借他自己的作戰和飛行經驗,設計生產了針對飛行員需要的特種手表。Sinn從誕生之日起品牌基因中就被賦予了軍隊的嚴謹氣質。
1985年,德國宇航員Reinhard Furrer佩戴著他自己購買的Sinn 140 S腕表進入太空,140S與Reinhard Furrer共同證明自動手表可以在失重的環境中發揮作用,Sinn腕表也因此在人類太空史中擁有姓名。
1994年前萬國表(IWC)技術總監Lothar schmidt接手了這家低調硬核的企業,這個偏執的技術控將高度精確和功能特性視為品牌的絕對信條,將自己在大公司中的壯志未酬化為對科技感的更高追求,力求打造一個極致完美的技術型特種手表品牌。為此,Sinn每年的研發投入占到收入的15%-20%,比例之高即使在高新技術領域也相當罕見。
Sinn的繼任掌舵者:Lothar schmidt
如此這般步步為營的打法,讓Sinn在高手如林的鐘表業始終獨占一席,成為強悍的德國工業的縮影,其中以下八大技術對全行業具有極大的影響:
這項極為大膽的技術自1997年開始量產,至今獨霸表壇,后無來者。Sinn開創性地研發出一種油狀液體,將表盤浸泡其中,徹底解決了潛水表水下反光的問題。此外,因填充液具有不可壓縮性,所以能夠阻止含有水分的空氣進入到表殼內,由此百分百不會出現鏡面起霧的情況。不僅如此,HYDRO技術提供了深達12000米的表殼防水性和5000米機芯防水性。
擁有此項技術的UX(EZM 2B)系列。
由于表盤內需要注油,所有HYDRO腕表均為石英表,
Sinn為此系列的手表配備穩定性高的精密石英機芯,
以及能量充沛的長效鋰電池。
這項技術解決了機械表的一個重要問題:因表內所含的空氣水分或滲入表內的濕氣所造成的潤滑油老化。借助Ar氬氣除濕技術的三種特殊措施(干燥管、EDR密封圈和保護氣體填充),可令機芯處于幾乎完全干燥的環境中。
防止由于溫度驟降而造成的表鏡老化與變色,腕表的功能和精準性得以穩定保持。這項黑科技使Sinn成為出入極端環境的表友獨一無二的選擇。
讓機械表最重要的部件——擒縱裝置告別潤滑,并保持長久干燥,是Sinn的另一項創舉。
相對于Ar氬氣除濕技術,DIAPAL技術的理念更先進:精挑細選的特殊材料組合在沒有潤滑油的情況下也能無摩擦地運轉,從而保證了機芯,尤其是瑞士叉瓦式擒縱機構持久的精準性。擁有此項技術的手表在表盤上都印有"DIAPAL"字樣以便識別,且享受五年質保。
防磁是當今機械鐘表面臨著的最棘手的難題。當代社會里充斥著磁,從各種電器與電機到裝配在玩具、箱包里的小磁鐵,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擺輪游絲磁化,進而影響運行精度。
Sinn雖然采用的是行業內的傳統封閉式軟磁內殼防磁,但在此基礎上Sinn還嵌套特殊順磁合金固機圈和表蓋,最大限度地減少磁場干擾。帶有防磁logo的手表,防磁標準都達到1000高斯。
帶有防磁logo的手表,防磁標準都達到1000高斯
機芯持久的運行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活動部件的潤滑情況,尤其是在極端溫度環境中,為了能在最嚴苛條件下確保腕表功能的可靠性,Sinn公司采用了sinn特制油66-228。
這是一種多用途潤滑油:無論是擺輪軸承、齒輪結構或是擒縱機構,它可用于任何位置并憑借自身出色的溫度特性來確保手表能在零下45℃至零上80℃的溫度范圍內為機芯部件提供潤滑,防止老化。在出廠之前,每一塊手表都必須通過在調溫箱中的溫度檢測,確保在極端溫度范圍內可正常運轉。
表殼材料的開發上Sinn依然是黑科技界的王者。
為使潛水表達到絕對的安全,Sinn研發了頂級的鋼材表面硬化技術,這一技術得到了德國勞埃德船級社的防水密封性和抗壓性測試,這意味著使用了TEGIMENT技術的潛水表可以作為潛水設備使用,這是鐘表界獨一份的榮耀。
其中U2的防水密封抗壓性達到200巴,相當于2000米水深壓力
為了保證在任何極端情況下表圈的安全牢固,Sinn摒棄了傳統卡扣設計的閉鎖機制,旋轉式表圈可以避免由于意外敲擊導致的表圈脫落。
在T1、T2和U1000中,Sinn還創造性植入了防扭轉機制,既可以防止表圈誤操作,也能防止表圈在可能的外力作用下脫離。
這項小小的設計包括3個部件,帶刻度的外表圈、齒輪環、彈簧內圈,三件在一起,如果要旋轉,需要用兩個指頭將整個表圈按下,才能使表圈旋轉,幾乎完全可以避免誤操作,可謂用心良苦,Sinn為此還申請了一項專利。
時至如今,舊世界興衰更迭,新興經濟體的富貴都已傳至三代。年輕的old money對閃耀的貴金屬不再視若珍寶,堆砌的富麗元素更被視為乍富的標志,功能性理念被視為“玩家”的專屬——當一個人見識的風雅與潮流越多,反而對于那些長久保持自身風格的東西越感興趣,對Sinn而言,它似乎已經等到了它的春天。
在專業媒體雜志中,Sinn被越來越多地拿出來與瑞士名表同臺對壘,在一次次的PK中,Sinn成了“懂表、會玩”的代名詞,選擇它,說明你不再是個被廣告驅使的盲從購物者,在新世代的鄙視鏈中,單單這一點就可以遠離油膩,晉級“高級”。
可翻看2018的數據,Sinn全年只生產了1.4萬只手表,萊茵河畔的Sinn依然以他的速度溫吞地發展。Lothar schmidt表示,1994年以來,Sinn以每年7%-10%的銷售增長穩扎穩打,靠著過硬的技術和口碑,平穩度過三次行業危機,笑傲特種手表行業最尖端的行列。
Lothar更顛覆營銷學的操作是:這個特種手表頭部品牌從未做過任何商業營銷活動,沒有商業廣告、沒有品牌代言人,甚至不設營銷部門、不接受外部投資,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,在規模上也只是個僅有100多名員工的中型企業。
“市場不允許我們出錯,我要把公司每年的銷售增長控制在自己能夠掌握的范圍。”從不給企業做商業廣告的老頑固Lothar schmidt還表示,在他的有生之年,Sinn可能都不會成長為一個大公司。
60多年來,Sinn始終秉持兩條工作線索:極端和冒險。與大海和天空對話的人也需要一只Sinn作伴,在一切前所未有的地方,“隱形冠軍”Sinn,時刻待命。
